“日照香炉生紫烟”源于于李白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,已经入选小学习语文课本,是一首很经典的唐诗,这句话具体的意思是呢?“生紫烟”是否指出现了化学变化?
日照香炉生紫烟是化学变化吗
日照香炉生紫烟不是化学变化,紫烟的产生只不过香炉峰的水受热在液态和气态间的两态变化,并没产生新物质,所以是物理变化。化学变化必须要是有新物质产生的,有颜色变化的可能不是化学变化。
化学变化是什么?
化学变化是指相互接触的分子间发生原子或电子的转换或转移,生成新的分子并伴有能量的变化的过程,其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。
化学变化过程中总随着着物理变化。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般有发光、放热、也有吸热现象等。根据原子碰撞理论,分子间发生化学变化是通过碰撞完成的,要完成碰撞发生反应的分子需满足两个条件:(1)具备足够的能量;(2)正确的取向。由于反应需克服肯定的分子能垒,所以须具备较高的能量来克服分子能垒。两个相碰撞的分子须有正确的取向才能发生旧键断裂。
日照香炉生紫烟的出处:
《望庐山瀑布》
日照香炉生紫烟,遥看瀑布挂前川。
飞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银河落九天。
翻译:
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,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。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仿佛有几千尺,叫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。
日照香炉生紫烟的赏析:
“日照香炉生紫烟”,香炉峰在庐山西北部,因其峰尖圆,状如博山香炉,加上峰顶终年云雾如烟缭绕,颇具香炉之神。这句诗是写香炉峰的奇丽景色,为瀑布勾勒一幅壮美隽逸的背景图画。香炉峰上之山石多为紫褐色,兼有云母页岩,山头长期云雾升腾。
在阳光的照耀下,云蒸霞蔚,气象万千,因此远远望去会有“紫烟”缭绕之感。这里的“香炉”、“紫烟”无疑是景物名字的偶然巧合,但经过诗人好像漫不经心的一笔巧借、点化,却增添了动感。这里的勾勒环境,其实并不单纯为了描绘美景,而是借此来寄情托意,将我们的性格、理想寓于追求烟缥缈的仙境的志趣之中。唯其这样,才更能显示出“谪仙人”李白那飘逸、豪放的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。
日照香炉生紫烟的作者是哪个?
李白。
李白(701—762),唐代诗人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。
少年时期生活在蜀中,家境富裕,轻财好施,爱好文学,熟读百家书本。又关心国事,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。二十多岁时出蜀东游,十年之内,顺着长江南浮洞庭,北游襄汉,东上庐山,直下金陵、扬州,远到东海边,后来又到黄河流域很多地方。四十多岁时,经推荐,被唐玄宗召到长安,作为文学随从,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。李白非常开心,以为可以辅弼君主,达成他的抱负,“仰天大笑外出去,我辈岂是蓬蒿人(生活在草野间的人)?”当时,玄宗沉湎于歌舞酒色,政治黑暗腐败,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,使我不能高兴颜!”他在长安不满两年,便愤然离去,继续漫游各地,“浪迹天下,以诗酒自适”。此时期,李白的诗歌创作趋于成熟,名篇迭出。744年,他在洛阳和杜甫相遇,结成好友,在河南山东一带,携手探胜,把酒论文,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佳话。安史之乱爆发后,李白在永王(玄宗第16子)幕府工作。后来,唐肃宗借口永王谋反,杀了永王,李白受牵连,被判处流放。中途遇赦。
762年,李白62岁,在穷困和漂泊中病死于安徽当途。李白存诗九百多首。李白热爱祖国山河,自称“一生好入名山游”,写下了很多赞美名山大川的壮观秀丽诗篇,其中《早发白帝城》《蜀道难》等都是独一无二的绝唱。